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经验日益丰富,人工耳蜗技术及外科技术在不断发展,其适应症与以往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拓展。目前哪些人群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呢?
首先对人工耳蜗植入要有正确的意识,即人工耳蜗植入不是单单指外科医生将电子耳蜗植入到病人体内的外科手术。它需要包括患者本人、家庭、学校、听力师、言语/听觉培训师及外科医生在内的整个团队去努力协作完成。并且患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植入要有较科学的期望,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导致术后患者的不满情绪从而影响植入耳蜗的使用。所有的患者及家人都应该在开始这个改变人生命运的旅途前密切关注该方面的讯息并详细咨询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机构。
其次是要符合相关的听力学检测标准。如果受试者的表现可靠,目前一般用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来进行候选者的筛选。12-23个月的患儿,纯音测听平均阈值两耳均应≥90dB HL; 年龄>24个月的患者应≥70 dB HL 。如果患者在有助听装置的情况下可感知言语,则应加做声场为55dBSPL 的言语识别测试。目前美国FDA指南允许植入标准为在最佳助听的聆听环境下,开集句子识别率(比如HINT测试)应≤60%。也有其他的测试的标准比如在语前聋患者,确定其听觉能力在使用助听装置及进行听觉康复训练超过3个月后并无进步者即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某些先天或后天耳蜗畸形仍然可以作为植入候选者,但他们可能需要特殊类型的耳蜗装置,不同的手术操作,并且其植入效果也差异很大。并发症(比如脑膜炎及脑脊液漏)的风险也要比一般人高。有30%的听障儿童合并有其他残疾,比如失明,运动平衡障碍,智利发育迟缓,颅骨畸形等在早期是被排除在外的,如今,如果助听装置对其没有帮助或认为植入后对其会有所帮助,则也应该将这些患者列人工耳蜗植入范围之内。
目前新出现的植入标准包括了有残余听力的人群。他们在安静环境,最佳助听效果下的双耳开集短句识别率≤70%或植入耳的识别率≤40%则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这个选择标准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拓宽。
最后应排除明显手术禁忌症(耳蜗或听神经未发育,活动性的中耳炎)。
近视 | icl | 角膜塑形镜 | 屈光不正 | 验光配镜 | 干眼症 | 白内障 | 结膜炎 | 斜视 | 青光眼 | 弱视 | 散光 | 角膜炎 | 眼外伤 | 视网膜脱落 | 玻璃体浑浊 | 黄斑变性 | 泪囊炎 | 黄斑裂孔 | 远视 |
耳科中耳炎 | 耳聋 | 耳鸣 | 鼓膜穿孔 | 眩晕 | 外耳道炎 | 耳前瘘管 | 突发性聋 | 分泌性中耳炎 | 人工耳蜗 | 助听器 |
鼻科鼻炎 | 鼻窦炎 | 过敏性鼻炎 | 鼻息肉 | 鼻中隔偏曲 | 鼻出血 | 鼻甲肥大 |
咽喉科咽炎 | 扁桃体炎 | 腺样体肥大 | 声带息肉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鼾症 | 慢性咽炎 | 喉炎 | 声带小结 | 咽异感症 |
头颈外科甲状腺结节 | 甲状腺瘤 | 甲亢 | 甲减 | 甲状腺炎 |
中医科鼻炎 | 过敏性鼻炎 | 鼻窦炎 | 甲亢 | 甲减 | 甲状腺炎 | 中耳炎 | 耳鸣 | 面瘫 | 干眼症 |
面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