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病因
鼻中隔由多块软骨和骨质共同组成,相互间构成复杂的连接,诸骨间生长发育均衡才可能保证鼻中隔处于正中位。当鼻中隔发育不均衡、鼻部有外伤或鼻腔产生某些占位性病变时,诸骨间连接产生异常,就会导致鼻中隔偏曲。
基本病因
1、鼻腔发育不均衡
鼻中隔骨和软骨发育与颌面骨骼发育不均衡,儿童的硬腭高拱,使鼻顶到鼻底的距离缩短,故鼻中隔发育被挤弯曲。如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出现“腺样体面容”,伴硬腭高拱的儿童也可发生本病。
2、外伤
多伴发于鼻外伤或鼻骨骨折,出现鼻中隔骨折和脱位,形成尖锐的弯角或鼻中隔软骨偏向一侧形成歪鼻。
3、占位性病变
鼻腔、鼻窦肿瘤、巨大的鼻息肉压迫鼻中隔形成鼻中隔偏曲。
危险因素
1、鼻部有外伤史。
2、儿童时期患腺体样肥大或硬腭高拱、鼻腔或鼻窦肿瘤以及鼻息肉。
症状
鼻中隔偏曲会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等典型表现,并且可诱发鼻窦炎、耳鸣、上呼吸道感染等邻近器官症状。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典型症状
1、鼻塞
为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可为单侧或双侧鼻塞,若为交替性鼻塞,可表现为偏曲侧较重。严重者表现为偏曲侧持续鼻塞。鼻塞的程度、性质与偏曲的类型以及下鼻甲是否有代偿性肥大相关。
2、鼻出血
部位多位于偏曲的凸面或棘、嵴处,因该处黏膜张力较大并且菲薄,加之鼻中隔前方软组织处血供丰富(易出血区),故较容易出血。
3、头痛
当偏曲的突出部位压迫同侧鼻甲时,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4、邻近器官症状
如影响咽鼓管功能,可引起耳鸣、耳闷;长期鼻塞、张口呼吸,可在睡眠时发生严重鼾声。
5、其他
少数会出现嗅觉减退的情况。
并发症
1、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化脓性鼻窦炎或真菌感染。
2、患者因鼻塞而张口呼吸,以及由后鼻孔流下分泌物的刺激,使口咽部黏膜肥厚、充血,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可致有咽喉疼痛、异物感,还可并发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3、在儿童发育时期影响最大,长期鼻塞,使用口腔呼吸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身体软弱、易于疲劳、发育极差,甚至影响肺部扩张,形成鸡胸。
治疗
鼻中隔轻度偏曲不引起症状者不必治疗,外伤引起的偏曲在伤后早期可试行手法复位。诊断明确有明显的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时,可给予鼻喷激素、鼻腔滴药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
对症治疗
1、对于合并鼻窦炎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可按医嘱酌情使用鼻喷激素改善炎症症状,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
2、鼻塞严重者可以鼻腔滴药,按医嘱给予止血剂,如1%麻黄碱,可加入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恢复鼻黏膜活性药物,如ATP、溶菌酶。
相关药品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麻黄碱、ATP、溶菌酶
手术治疗
1、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也是符合鼻生理功能的较为实用的手术。手术时医生会在在鼻内孔处开口,使用鼻中隔旋转刀分离双侧鼻中隔黏软骨膜,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适用于成年以上,尤其年龄较大者、鼻中隔软骨已骨化、以鼻中隔软骨偏曲为主者。因为鼻中隔软骨大部分被切除,所以术后有随呼吸气流而发生鼻中隔扇动的可能。
2、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在鼻前庭皮肤处开口,仅用鼻中隔黏膜刀分离切口侧的黏软骨膜,只条形切除鼻中隔软骨,保留的软骨切成田字形。适用于尚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不以鼻中隔偏曲为主者。因为保留了大部分鼻中隔软骨,所以术后鼻中隔仍较坚硬,不会随呼吸气流扇动。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防
1、小儿腺样体肥大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鼻中隔偏曲,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外伤是引起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避免鼻部外伤骨折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方面。
日常
患者日常要加强鼻部保健,纠正不良习惯,保持鼻腔清洁,如再次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咨询。手术患者要注意伤口的卫生,不要过分紧张,避免加重病情。
用药护理
按医嘱按时使用滴鼻药或冲洗鼻腔。
术后护理
1、预防鼻出血
(1)患者取半卧位,如有头晕或虚脱症状者,应取平卧位。
(2)患者额部或鼻背部冷敷12小时,以减轻疼痛,减少鼻腔出血。
(3)观察患者鼻部渗血量,渗量较多时应重新行鼻腔填塞。
(4)患者如果有血流如咽喉部时,切勿咽下,应及时吐出,以便观察出血量,避免血液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
(5)患者应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以免鼻内填塞纱条松动或脱出。欲打喷嚏时,张口做深呼吸或经口打出喷嚏,保护鼻部勿受外力碰撞,防止出血或影响鼻部手术效果。
2、预防感染
(1)术后鼻腔分泌物用消毒棉球擦拭,勿用卫生纸卷成团塞进鼻腔,以免造成伤口感染。
(2)嘱患者不要随意触摸鼻腔填塞物。
(3)可用湿纱布盖于口唇外,或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水以温凉为宜),防止口腔和咽喉干燥诱发咽喉炎。口唇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
(4)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生活管理
1、改正不良习惯,勿用手挖鼻,如果鼻腔发干发痒,可把手绢浸湿或用消毒湿棉签在鼻腔中擦洗。
2、正确擤鼻,轻轻的擤鼻涕,一次一个鼻孔,避免同时擤两个鼻孔造成头颅压力不平衡,影响听力。
3、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鼻部外伤。
诊断
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提示的症状以及前鼻镜和鼻内镜的检查结果,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即可作出诊断。诊断时,除应注意观察偏曲的部位、类型及毗邻关系外,尚需排除鼻中隔结节、鼻中隔血肿或脓肿、鼻中隔梅毒瘤等疾病。
诊断依据
鼻中隔偏曲的判断标准尚未统一,通常可分为以下三度。
1、Ⅰ度
轻微偏曲。鼻中隔偏曲部与鼻腔侧壁不接触,对鼻腔功能和鼻窦引流尚无妨碍者。
2、Ⅱ度
较重偏曲。偏曲部与鼻腔侧壁接触,或伴有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或萎缩性改变,已影响鼻功能及鼻窦引流者。
3、Ⅲ度
严重偏曲。偏曲部与鼻腔侧壁紧靠,距状突或嵴突紧压鼻甲骨,以细棉签探查不能通过,伴有极明显鼻塞等症状。
鉴别诊断
1、鼻中隔结节
鼻中隔结节发生于中隔高位近中鼻甲处,是中隔黏膜局限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针触及质地柔软。
2、鼻中隔血肿或脓肿
常有外伤史或手术史,少数鼻中隔脓肿也可由鼻疖等邻近炎症引起。鼻中隔一侧或两侧黏膜肿胀膨隆,触之有弹性或波动感。若为脓肿,则有局部压痛,并可能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相关疾病
-
鼻炎
鼻炎是因病毒、细菌、过敏原(如花粉)、各种理化因子(如刺激性气体)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的炎......
详情
-
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是由于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浓涕、头面部疼痛......
详情
-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慢性反应性炎症。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功能,人体可以通过这......
详情
-
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该类......
详情
-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头痛和鼻出血等。本......
详情
-
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鼻窦邻近部位如鼻咽部病变、海......
详情
-
鼻甲肥大
鼻甲肥大是因鼻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而引起组织充血水肿、增生肥厚或息肉样变所致。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腔......
详情